硅谷是个追求“明星”的地方。在硅谷大大小小的活动里,只要有最近融资成功或有利好消息的明星公司、明星创业者、明星投资人出现,总会吸引不少观众和媒体,甚至不少人排队等着他们谈概念、模式,传授创业“圣经”。但就从明星创业者的角度来说,名气未必是一件好事,道理很简单——一次创业成功并不意味着下一次也可以。
Color就是最好的例子——如果你还记得这个产品——它在2011年3月刚刚出现的时候,连产品都没上线就成功的融资了4100万美元,原因就是创始人Bill Nguyen连环创业者的光环和他打造的豪华团队。
Bill Nguyen的个人履历的确很漂亮:他曾经创办的传真、邮件和语音邮件接收服务Onebox.com以8.5亿美元的价格卖给了Phone.com,后来创办的数字音乐服务Lala被苹果以800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两次成功的创业经历让不少人相信Color就是“The Next Big Thing”。
但是Color的问题正好就在这里。一个公司,在消费者都无法理解他们的产品是什么时居然前后花了35万和7.5万美元来购买域名,然后又在Palo Alto市中心租了整整一层办公室。这种高调的偏离常识的做法也是后来Color成了硅谷的反面教材的佐证。
通常我们会认为如果一个人成功了一次,名利就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特别是那些进入了10亿美元俱乐部的创业者更是不用多说。前一次创业成功往往能为下一次创业带来经验、人脉和知名度。对下一次创业的积极影响表现在招聘和社会影响力,成功的创业者几乎是公司HR和公关最好的广告和品牌;更重要的是,你会发现因为此前人脉和资源的积累,对创业成功过一两次的人来说最容易的可能正是普通创业者最头疼的融资。
可如果回到一个创业公司最核心的部分——产品,可就不一定了。
Napster创始人、曾经帮Mark Zuckerberg创立Facebook的Sean Paker也一样。他从2011年开始做让Facebook用户随机配对进行即时视频聊天的软件Airtime(当时他作为联合创始人,名下还有一个叫做Causes的公司),2012年6月Airtime正式上线,当时这款软件获得了3300万美元的融资,盛名在外,导致Facebook为了防备它还立刻把曾经隐去的Call按钮重新拿出来。但随后Airtime就没什么消息了,反而创始人Sean Parker和Shawn Fanning在投资领域动作频频,Shawn Fanning投资了不少明星公司,包括我们此前报道的Sunrise和Sproutling,Sean Parker除了成了ooma、Yammer、Spotify的董事会成员和一系列投资,这段日子最出名的事情是他的婚礼被质疑破坏环境,而处于对网络攻击和媒体报道的不满,他又在TechCrunch上发表了一篇万字长文回击。
很显然,如果创始人名声在外,创业公司和产品容易变成他个人履历中的一部分,他个人也可能很难像第一次创业时那样保持专注和热情。
同样的例子还有Mark Zuckerberg的姐姐Randi Zuckerberg做的Zuckerberg Media,如果说此前Randi Zuckerberg帮Facebook把市场推广做的有声有色,特别是参与了美国总统大选,那么这个Zuckerberg Media可谓完全依赖个人名气和“Zuckerberg”品牌——在它的dotcomplicated网站上直接贴上Randi Zuckerberg的照片和她个人的介绍。
相比之下,没有“明星”包袱的创业者可能更容易轻装上阵。我们报道过的Loom,创始人Jan Senderek曾经做过一个图片分享应用,但是发现用户连最简单的管理图片都有问题,于是转而做Loom。很显然前一次创业的经历对他最大的价值是知道用户需要的是什么,这种延续和改善的故事也不在少数。
还有那些初次创业的人,Life360的创始人Chris Hulls在创业前在银行工作。Life360在前几年也经历“艰难的增长”。今年7月完成1000万美元的B轮融资。当然创业的过程远比这些数字复杂,但这些人的共同特点是一次只做一件事情、关注产品,更重要的是,有意义的产品总是要帮人们解决些问题的,而不是创始人一拍脑袋、谈谈概念就做出来、你也弄不明白他到底要干什么的东西。
本文链接:http://www.iruis.com/News/career/32136.shtml
点击:980
点击:584
点击:502
点击:502
点击:501
点击:384
点击:329
点击:132
点击:123
点击: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