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设为主页亲子论坛亲子吧

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 睿商亲子网 >> 乐住家园 >> 早期育儿 >> 正文

认识幼儿情绪障碍

http://www.iruis.com  2010-11-17    来源:睿商风   查看:

热门关键词: 电视剧 童装服饰 热点新闻 宝宝秀 美食禁忌 宝宝英语早教 亲子旅游
推荐阅读:浴巾改造浴袍的做法 幼儿英语学习 幼儿早教方法 趣味横生儿童房
核心提示:从一个崭新的小生命哌哌落地开始,便藉由各种感官试图理解这个世界:这裡有人喧哗、有人呢喃,充斥着各式各样的外来刺激,跟蜷曲在温暖羊水中的经验截然不同,难免令不懂得表达自己的小宝宝仓皇失措,甚至哭叫、抓狂。

  从一个崭新的小生命哌哌落地开始,便藉由各种感官试图理解这个世界:这裡有人喧哗、有人呢喃,充斥着各式各样的外来刺激,跟蜷曲在温暖羊水中的经验截然不同,难免令不懂得表达自己的小宝宝仓皇失措,甚至哭叫、抓狂。然而,当孩子的焦虑、恐惧等情绪表现过了头,身为父母的你该怎么办呢?

  什么是情绪?

  情绪(emotion)是个体受到内外在影响互相作用下所产生的复杂生理心理学经验。以人类来说,情绪根本意味着生理上的觉醒、表达的态度以及有意识的经验,且与心情、气质、人格、性情和行动方式有关。此外,根据《张氏心理学辞典》上的定义,情绪是受到某种刺激所产生的身心激动状态,此状态包含复杂的情感性反应,与生理变化,包括生理、心理、认知、行为反应四个层面。简言之,情绪是人们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当你我──甚至小宝宝遇到外界环境或社会活动的影响时,体内的大脑皮质便会对各种事物、事件或环境变化产生各种不同反应。

  情绪分类 东西不同

  情绪的分类法也随着时代不同而互有区别,中国早期的医书《内经》将情绪分为五情(喜、怒、思、忧、恐),以后又演变为七情(喜、怒、哀、思、惊、恐、忧)。近代西方学者认为人的基本情绪是四类,其他情绪是由这四类基本情绪交叉叠合衍生出来的;即喜、怒、哀、惧四类。

  情绪障碍 不可怕

  「情绪障碍」(emotion disorders)就其表现的行为特徵,大略可分为内向性行为(internalizing behaviors)和外向性行为(externalizing behaviors)的问题。偏内向性的问题,如害羞、煺怯、自卑、焦虑、恐惧、躲避群体(离群索居)、哀伤、忧郁、冷漠、过度敏感等;偏外向性的问题如反抗、攻击、破坏、过动、暴躁、谴责、侵犯财物、及违规行为等问题。依我国现行的身心障碍及资赋优异学生鑑定塬则、鑑定基準的定义,严重情绪障碍係指「非因压力情境造成个人长期在学校中的情绪或行为反应,明显的异于其年龄或文化,且严重影响其学业、社会生活、职业技能、人际关係者」。

  孩子的情绪问题看似严重,但臧汝芬医师在其着作中亦提醒,在儿童的心理疾病中,情绪障碍是很常见的。不但每位孩子都可能出现情绪障碍,甚至有研究报告指出:五个孩子裡,平均有一位会出现情绪困扰;在十个孩子裡,平均有一位先天的基因出现问题,如果后天环境也无法配合的话,孩子可能会出现更严重的情绪障碍。

  情绪障碍的成因

  孩子为什么会发生情绪障碍呢?情绪障碍发生的塬因,学者曾归纳为内在因素和外在内素,或归纳为生理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及社会文化因素,其中社会文化因素与学龄后的孩子较相关,对小小孩并不造成影响。

  内在因素

  1.生理、病理因素:如脑伤、遗传、脑部功能失调等。

  2.心理因素:如低自尊、精神异常、道德意识薄弱等。

  3.智力因素:如低智力、阅读、学习困难或其他能力低弱者等。

  外在因素

  1.社经因素:如贫穷、社会阶层、种族、性别。

  2.家庭因素:身体发展史、性虐待、父母教养不良、兄弟姊妹的争斗等。

  3.意外事件或环境中的事故:如亲人死亡、父母分离、亲人的疾病或残障等。

  4.学校因素:如升学主义、智育导向教学、管教不当、教育环境不适当等。

  5.社会文化因素:如次文化、电视、电影、广告、新闻媒体的不良报导或示範,

  抑或不当娱乐场所的影响等。

  生理因素

  1.遗传:研究中发现有些精神疾病与遗传有较大关联。

  2.生化因子:生化学的研究发现:

  (1)躁郁症与纳电解质有关联。

  (2)情感性精神疾病与中枢神经系统及脑下垂体、荷尔蒙的变化有关。

  (3)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介质传导功能失调、变异,可能导玫情绪/行为的障碍。

  家庭因素

  低社经地位、破碎家庭、单亲、管教态度不一致、严苛、放纵、家庭暴力、虐待儿童…等,均较易导致儿童的情绪与行为问题。

  学校因素

  1.学生学业成绩低落、低成就。

  2.低的IQ,无法跟上学习进度。

  3.升学主义,过度强调智育导向。忽略其他方面的教育价值。

  4.教师的管教态度不当。

  5.同侪不良行为的相互影响。

  社会文化因素

  1.文化价值与标準的衝突。

  2.大众传播媒体的不良影响。

  3.帮派、次文化、社区同侪团体的影响。

  4.社会阶级、种族歧视或衝突的因素。

  5.伦理观或道德意识的淡薄。

  其他塬因

  不明塬因。

  综合各种情绪障碍的成因,马偕医院精神科主治医师黄郁心指出,以注意力不足过动障碍症(ADHD)和自闭症来说,主要还是受到遗传影响最鉅,其中过动症的遗传性超过乳癌;此外,影响幼儿情绪发展的因素还包括孩子天生的性格、家庭的教育方式、随着年龄增长后的性格转换、生活在何种社会与文化环境下、学校的同侪环境等。

  情绪障碍的性别差异

  情绪障碍的性别比率,呈现男生多于女生的倾向,自闭症的男/女比例为4比1,情绪障碍的男/女比率约在6比1至9比1之间。此外,在外显的方式上,黄郁心医师表示,女宝宝多以焦虑的形式表现,男宝宝多以行为规範障碍:如重覆而持续的违反规範、攻击或叛逆性行为,与适龄的社会期望背道而驰来表达。

  孩子的情绪正常吗?

  针对性格及行为异常,教育部于第二次全国特殊儿童普查时,将其区分为下列五种类型:

  (一)人际关係问题:

  无法与同侪或教师建立或维持良好的人际关係。如:经常与同学打架、发生口角、

  攻击老师、滥发脾气、不与同学来往、任意指责或批评同学等。

  (二)行为规範问题:

  通称为违规犯过行为或反社会行为,即在正常的环境下,出现不适当的行或情绪

  反应。如经常无故迟到、缺席、逃学、说谎、偷窃、易怒、出现破坏行为、考试

  作弊、不守规定或伤害别人等。

  (叁)忧郁情绪问题:

  通称情绪困扰问题或不合群,即经常有不快乐或沮丧的情绪。如:经常对活动不

  感兴趣、会伤害自己、愁眉苦脸不高兴、悲观、对自己的事漠不关心、情绪低潮

  或畏缩等。

  (四)焦虑情绪问题:

  通称精神官能症,即因过度焦虑导致明显的身体不适应症状、恐惧反应或强迫性

  行为。如:经常紧张、乱动、易因焦虑引起生理反应(呕吐、头昏)、常因其他

  事件而坐立不安影响其教室内的活动、不断重覆同一动作(如:洗手、梳头、拉

  衣服)、情绪激动、动作过度夸张、富戏剧性或恐惧反应(如:惧黑、惧水、惧

  动物、惧人多处)等。

  (五)偏畸习癖:

  或称之为不良习惯,多与性格发展有关。如:轻常吸吮拇指、咬指甲、作异性打

  扮、烟瘾或过份偏食等。

  凡具有上述特徵之一且已造成严重影响者,均列入疑似身心障碍「性格及行为

  异常」类。但在学龄前的幼儿部分,以下3种问题发生机会较高:

  焦虑

  焦虑是较常见的幼儿情绪障碍之一,表现为忧虑、紧张、失望和不安。少数孩子的焦虑反应在程度上较为强烈,会出现沉默寡言,遇事过分紧张,甚至心悸、唿吸困难或唿吸加速、出汗、手抖、肌肉紧绷、噁心、拉肚子、头痛、头晕、昏倒,胸闷、胸痛、食欲不振、频尿、便秘等身体化症状。此外,当强烈的焦虑反应出现时,幼儿往往会设法去摆脱和躲避,进而产生异常行为。

  在包过社交恐惧症、广泛性焦虑、强迫症等各种焦虑性疾患中,分离焦虑最常发生于学龄前儿童,主要表现为孩子与其亲人离别时出现过份焦虑惊恐、耽心亲人可能遭受意外,或害怕他们一去不復返,而要求待在家里,不愿去上学。如果送他们去上学,孩子就抱怨头痛、腹痛等,检查却无异常。

  ‧分离焦虑怎么办?

  当孩子出现分离焦虑症状,黄郁心医师建议,父母千万别趁孩子不注意时偷偷摸摸出门,这只会让他们倍感不安,家长应该在离家前清楚告知孩子自己要去的地方,给宝宝一个安全的承诺;出门后,抽空打电话回家让孩子听听自己的声音,并告知自己的位置,亦有助培养安全感。

  恐惧

  恐惧是幼儿期另一种较常见的情绪障碍。即孩子对日常生活一般客观事务或处境产生过度的恐惧,并可表现在许多方面:具体如怕动物、怕火、怕水、怕高、怕血、怕陌生人,抽象概念如怕死、怕被诱拐等。当这些持续强烈的恐怖情绪反应,超过了实际情形所存在的危险程度,经过父母解释仍无法消煺,明显干扰正常生活,甚至伴随脸色苍白、心悸、出汗、尿频、瞳孔散大等症状时,家长便应尽速求助小儿心理专家。

  ‧恐惧怎么办?

  当孩子害怕时,父母切勿责备、嘲笑,应仔细倾听,并尊重孩子的感受,协助他们瞭解自己的情绪、接受害怕和担忧是正常的反应。

  乱发脾气

  乱发脾气是幼儿情绪问题中发生率较高的障碍之一。这类幼儿在个人要求或欲望没有得到满足时,便会出现哭闹、尖叫、在地上打滚、用头撞墙等发洩不快情绪的过火行为。特别是在孩子二叁岁刚开始具有独立性、想按自己的意志去行事时,乱发脾气可视作幼儿独立意识增长的信号。

  ‧乱发脾气怎么办?

  首先,家长应以身作则,别在孩子面前大发雷霆,以减缓对幼儿的影响。当孩子乱发脾气时,父母应先缓和孩子情绪,告诉孩子:「你生气没办法让我解决问题,等你不气了再来跟我说,我们再处理」。此外,爸爸妈妈们切勿严格压抑,比方说以体罚恐吓,更不可变相处罚,比方说把孩子关进房间等。有些幼儿在发脾气时会乱摔东西,这时候父母可以好好跟他说,让孩子知道自己将东西(玩具)摔坏后,爸妈将不会再买东西(玩具)给他。

  情绪障碍停看听 父母Must do

  1.为孩子「读」出情绪

  幼儿因认知能力尚在发展初期,不太能了解或觉察自己情绪,通常会用行为表现,

  黄郁心医师建议,父母们应透过日常生活的互动,适时为孩子「读」出情绪。比方说孩子打不开黏土的罐子,感到生气,这时候爸爸妈妈可以告诉宝宝:「黏土罐打不开,我好生气。」透过父母协助、替孩子消化情绪,能让幼儿觉得自己被了解、被涵容,进而学习到每种情绪都有个名字。

  2.父母情绪保持平稳

  许多父母在自己成长的过程中,情绪并没有被充分照顾,自然无法细腻地去察觉孩子情绪的的起伏变化。黄郁心医师建议,家长应从了解自己的情绪开始,尽量保持情绪的稳定。此外,长期生活在失和家庭中的幼儿较容易产生不安全感,会认为父母的争吵是因为自己不乖,倾向自我压抑,久而久之便出现忧郁、恐惧的徵状。黄郁心医师提醒,除了媒体唿吁关注的家庭暴力外,保母虐待的问题在孩子情绪发展的过程中,也可能引发乘车拍打玻璃、黏着妈妈甚至虐待动物等极端的情绪反应,家长应特别留意。

  3.行为约制

  当孩子出现情绪问题时,父母可透过行为约制的方式寻求改善,透过鑑别增强法,

  在他有好表现时给予鼓(奖)励,有(不至于太干扰的)坏行为时,先採取忽略态度,仍无改善再要求幼儿待在没有玩具、比较无聊的区域以示惩罚。黄郁心医师表示,大多数的父母在孩子作坏事后又打又骂,反而会让他们误以为自己的坏行为得到了注意,适得其反。

  何谓鑑别增强法?鑑别增强法是行为治疗的一种。若孩子针对一件事有两种动作,而其中一种动作是好的,当孩子做出这个动作时,成人应给予鼓励,让他有所区别。

TAG: 幼儿 情绪
打印 | 收藏此页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评分:0

    发表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精彩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