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银行公布2014年第四季度净收益为31亿美元,或每股摊薄收益0.25美元

A-A+
本站原创 文传商讯

业绩包括市场相关的净利息收入调整、融资估值调整(FVA)(A)和净借方估值调整(DVA) 致使营收减少12亿美元(每股0.07美元)

 

2014年全年净收益48亿美元,或每股摊薄收益0.36美元,总收益 851亿美元(B)

 

业务延续强劲势头

 

  • 2014年第四季度为住宅抵押贷款和房屋净值贷款提供了150亿美元资金,帮助大约41,000名房屋所有者购买房屋或抵押再融资
  • 2014年第四季度发行了超过120万张新信用卡,其中67%发给老客户
  • 全球财富与投资管理部门取得创纪录的资产管理费收入21亿美元;2014年第四季度税前利润为25%
  • 全球银行业务较上年同期增加贷款31亿美元,或1.2%,至273 0亿美元
  • 2014年第四季度减少非利息费用至 142亿美元,自合并美林(Merrill Lynch)以来达到最低季度费用
  • 不计诉讼费用,非利息费用较上年同期下降12亿美元,至138亿美元 (C)
  • 不计诉讼费用,遗留资产和维修费用较上年同期下降7亿美元,或38%,至11亿美元 (D)
  • 信贷质量继续改善,净销帐较上年同期下降7亿美元或44%9亿美元;净销账比为0.4%,创新十年新低

 

创纪录的资本和流动性水平

 

  • 2014年第四季度的普通股1级资本比(基于巴塞尔协议3,标准方法,完全实施)估计为10.0%;按高级方法计算为9.6% (E)
  • 估计的补充杠杆比率超过2018年最低要求,银行控股公司为5.9%,主要银行为7.0% (F)
  • 创纪录的全球过剩流动性来源达到4390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3亿美元;获得必要资金的时间为39个月
  • 每股有形账面价值较上年同期增长5%14.43美元(G)
  • 每股账面值较上年同期增长3%21.32美元

 

北卡罗来纳州夏洛特--(美国商业资讯)--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 Corporation)今天宣布,该公司2014年第四季度的净收益为31亿美元,或每股摊薄收益0.25美元,上年同期收益为34亿美元,或每股摊薄收益0.29美元。扣除利息费用的营收(以FTE为基础)(B)为190亿美元,上年同期为217亿美元。

 

最近三个季度的业绩包括三次调整,合计减少2014年第四季度的营收12亿美元(未扣税)并使每股收益降低0.07美元。这些调整有5.78亿美元负面市场相关的净利息收益(NII) 调整,这归因于长期利率下降导致对公司债券组合的债券溢价摊销加速;与在公司全球市场业务对无抵押衍生品实施融资估值调整有关的一次性过渡收费4.97亿美元;以及与公司信贷息差收缩有关的净DVA亏损1.29亿美元。上年同期正面市场相关的NII调整为2.1亿美元,净DVA亏损为6.18亿美元。不计本期的FVA影响以及两期的净DVA和市场相关NII调整,2014年第四季度营收为202亿美元,与之相比上年同期为221亿美元 (H)。2014年第四季度营收较上年同期下降,其中约7.2亿美元是债券销售收益和股权投资收益下降所致,其余则是由于银行抵押业务收益和交易账户利润降低。

 

非利息费用从去年同期的173亿美元下降至2014年第四季度的142亿美元,为该公司自美林合并以来最低季度费用。 信贷质量继续改善,信贷损失准备金从上年同期的3.36亿美元下降至2014年第四季度的2.19亿美元,而销帐比率为十年来最低水平。

 

2014日历年度净收益为48亿美元

 

全年净收益为48亿美元,或每股摊薄收益0.36美元,相比之下,上年同期为114亿美元或每股摊薄收益0.90美元。以FTE为基础(B),2014年扣除利息费用的营收为851亿美元,上年为898亿美元。

 

非利息费用为751亿美元,上年为692亿美元。不计2014年诉讼费用164亿美元和2013年诉讼费用61亿美元,2014年的非利息费用为587亿美元,较上年下降44亿美元或7%。 (C)

 

首席执行官Brian Moynihan 表示:“2014年,我们继续投资我们的业务,同时降低费用并解决了最重大的诉讼事务。上季度,消费者存款和贷款发放数量稳固;财富管理客户余额增长至2.5万亿美元;我们增加了对中端市场和大型企业的贷款;而且我们保持在投资银行业务领域的领先地位。随着继续改进我们为顾客和客户建立的服务平台,我们将会面临更多工作和巨大的机会。我们将以良好的状态进入2015年,管理市场和经济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首席财务官Bruce Thompson :“本季度期间,我们继续致力于优化资产负债表,在一个挑战性的利率和地缘政治环境中扩大资本并控制费用。信贷质量保持良好,反映了经济日益改善以及我们坚实的风险承受能力。”

  本文链接:http://www.iruis.com/News/cninfo/3666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