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性格和喜好成长
http://www.iruis.com 2009-12-3 来源:睿商亲子网 查看: 次
推荐阅读:浴巾改造浴袍的做法 幼儿英语学习 幼儿早教方法 趣味横生儿童房

性别角色
近二三十年来,随着现代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劳动方式的变化,社会进一步开放,更多的成年妇女参与社会活动,从事过去男性传统的职业,而男性则分担常年由妇女包揽的一些家务劳动。不仅如此,在发式、服装和行为习惯等方面,也起了显著变化。例如,一些男性蓄长发、着鲜艳服装,女性留短发、着男性服装、吸烟、饮酒等,使性别角色的行为规范有了急剧改变。这种改变又进一步融入当代社会,为人们所接受,成为当代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就个体演化而言,性别角色经历了社会化的过程,甚至在孩子出生前,父母对不同性别子女的态度,便已显露出来。怀孕期间,父母常常推测胎儿的性别,对不同性别的孩子,赋予不同的期望。婴儿出生以后,父母通过衣着、环境布置、取名等活动,把男女婴儿区分开来。两三岁的幼儿,观察父母不同的服装和行为,对男性和女性的外表和性别角色开始有所认识。学龄前儿童的父母给不同性别的子女购买不同的服装和玩具,对男孩的顽皮和淘气采取容忍的态度,而对女孩的安静文雅则予以称赞。儿童通过玩具和游戏增强了性别角色的意识,使其行为向相应的性别角色转化。入学以后,图书和电视对儿童性别角色的意识将进一步发挥影响。
儿童的动画世界里,英雄几乎都是男性,是强者;女性往往等待英雄从恶魔身边解救出来,是弱者。青春期男女区别更明显,恰当的性别角色表现比儿童期更为重要。然而,所谓恰当的性别角色,人们的观念随着社会在变化;但传统的观念仍然有相当重要的影响。新旧观念的冲突反映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最常见到的是家庭矛盾的增加。一种新的社会现象是:“两性合一”(androgyny)行为模式的出现。本来在现实生活中,许多行为是男女两性共有的,只有少数行为对不同性别角色具有特征性。即使如此,纯粹只表现男性或女性行为特征的人也只是很少数,大多数人都或多或少有一些异性特征。所谓“两性合一”即融男性和女性行为特征于一体。androgyny一词来自两个希腊词根andro(男性)gyny(女性)。这种行为模式的传播,将有利于性别角色传统观念冲突的消除。
孩子是以外显行为来区分男女的,图们对男女生理的不同比较好奇;至于社会上对男女性别的行为要求,孩子是一无所知的。
通常孩子对男女性别角色并没有刻板印象,因此在教育上,父母只要让孩子了解他是人,是个健康的人,该具备哪些人格特质即可,不必刻意教育孩子必须像个男孩或女孩。平常多观察孩子的兴趣,让他按照自己的性格和喜好成长。
男女在生理和体型方面,本来就不太相同。我们不要太强调男女性别的差异,重要的是"个性",注意各个孩子的优点,让他的长处发挥出来。因此,父母要协助孩子的是:培养他"具有一个健康的人的人格特质",而不是以刻板印象中的男女之别来限制孩子。
通常外在环境会使孩子意识到性别的不同,但是男女角色的行为方式,仍然需要学习。一般来说,帮助孩子学习的方式有二:
1、通过模仿或成人的示范。男孩向父亲学习适合男性的行为方式,同时与母亲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女孩子向母亲学习适合女性的行为方式,同时和父亲保持和谐关系。这对男孩的男性化、女孩的女性化会有很大帮助。
2、利用选择性的鼓励方式。男孩爱哭,父母通常会说:"男孩子怎么这么爱哭?"如果他很勇敢,父母就会称赞他、鼓励他。这种方式让孩子在学习过程中,自然意识到性别与行为的关系。
任何社会对性别角色都难免有特定的行为要求。如果父母担心孩子日后的社会能力,不妨通过身教让孩子学习、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