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首批公司太贵 近半公司累跌逾三成

A-A+
凤凰财经 创业板

  据香港信报报道,到本月30日,创业板首批28家公司就已经在A股上市整整满3年。回顾一下这批公司的期间表现,还是有一些惊人的发现。资料和事实愈来愈多地显示,这几年创业板发行和上市交易的整个过程,完全就是多场闹剧,是一连串的巨大泡沫。

  首先,按照路透社2009年9月24日的报道指出,创业板首批前10家公司平均发行市盈率P/E约55倍,明显高于当时的中小板;其后有指首批全部28家公司的平均发行P╱E为54倍。而第二批8只新股更加疯狂,平均发行市盈率暴涨至84倍。发行市盈率畸高的始作俑者,就是发行人(上市企业)、承销仲介(主要是券商),还有参与询价的机构(主要是公募基金)。上述三类是一个利益群体,狼狈为奸、沆瀣一气,合谋造高新股发行定价。

  其次,在二级市场,过去2年11个月期间,28家公司中,累计上涨的只有10家,累计下跌的却有18家公司,后者占比为64.29%。其中,涨幅最大的是探路者,累计涨幅为120.64%(截至9月28日.下同);跌幅最大者为乐普医疗,累计跌幅为68.98%。

  28家公司中,累计涨幅大于50%的只有3家,其他累计涨幅为正的7家公司,涨幅仅在5.66%至28.64%之间。

  而累计跌幅大于60%有3家;累计跌幅大于50%合计有6家;累计跌幅大于40%有10家;累计跌幅大于30%有13家。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一、这种累计涨跌幅的量度基准,并不是按新股的发行价,而是以新股上市首日的“开盘价”作为统计基准。在创板首批公司中,该开盘价全部高于其发行价。换言之,上市首日开盘价高,统计基准就高,反之亦然。

  第二,统计累积的涨跌幅,是按其转赠送股“除权”后的“除权处理”价格为依据。此时,最新价格是原始的真实价格,而转赠送股“除权日”之前的过去价格,已经过特殊的“除权处理”,不再是当时的真实价格。

  近半公司累跌逾三成

  新股上市首日开盘价的高低,直接反映二级市场炒家,是否恶意把其造高或拉低,并与其上市之后的持续表现和炒作空间有很大关系。此时,是在发行市盈率已经严重高估情况下的再度造高,进一步地泡沫吹大。

  上述统计结果显示,28家公司中,累计上涨者有10家,略大于三分之一;累计下跌者有18家,接近三分之二;下跌公司的数目几乎是上涨公司的两倍。且累计跌幅超过30%者竟然高达13家,占28家公司的比例为46.43%,接近半数;占全部下跌18家公司的72.22%。累计跌幅超过20%高达17家;只有1家公司华谊兄弟的跌幅为10.55%。

  在累计下跌的18家公司中,多数公司(13家)下跌幅度大(跌幅超过30%)。在上述下跌公司中,假如按上市首日收盘价持有迄今,结果只能是亏损累累,是严重错误的操作策略。

  

港媒:创业板完全就是多场闹剧 是一连串巨大泡沫

  本文链接:http://www.iruis.com/News/manage/28354.shtml

rss 新浪博客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ios系统下载
android系统下载
weixin
sohu
qqll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