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大众点评在移动互联网上赶得早却“赶不巧”?

A-A+
南方都市报 大众点评

  

为什么说大众点评在移动互联网上赶得早却“赶不巧”?

  大众点评在移动端上的投入并不能算晚,2009年年底,它即在ios和android平台上上线移动端。2012年8月1日,它宣布其移动客户端独立用户数即将突破4000万,而去年同期这一数字仅为1000万。同时,来自移动端的浏览量已经超过PC端的浏览量。

  但是点评的移动版图依然被多款新兴O2O移动应用所威胁。

  《南方都市报》记者引用阿米巴资本管理合伙人李治国的话说:大众点评黄页模式不仅将受到来自百度地图的强烈冲击,还将四面环敌。

  在这篇报道里,记者分析为何大众点评多年间好不容易积累下来的流量和用户数极有可能被新进入者逐渐分流。在该报道看来,大众点评在由PC端向移动端迁徙过程中,很大程度上只是把这转换视作“用户更换了一个硬件设备”,在产品与功能方面并没有更换全新的移动思维;同时,既有用户也不是新兴的移动用户,这些制约了点评移动端的全新表现,从而为新兴对手挑战留下空档。

  该报道分析了三个原因:

  1、价值主张与定位

  在2009年底推出移动端产品时,移动互联网用户习惯尚未成型,因此大众点评自然而然地延续了其在PC端的用户价值主张,即做一本“餐馆黄页”。这一点,从它当时“九宫格”形式的产品界面即可以看出———将商户信息按照地理位置远近、排行榜热度、有无优惠券等参数分成几类,供用户自行搜索和选择。

  换句话说,除非用户已经有了非常明确的目标,譬如“想吃哪个区域范围内什么价位什么风味的菜”,否则就可能要在搜索结果中花费不少时间进行浏览和挑选。这本身既不符合移动互联网“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将合适的信息以合适的方式传递给合适的人”的整体方向,同时也给诸如食神摇摇、初见这样的新进入者提供了切入这块市场的新机会。

  2、新老用户不同的偏好与习惯

  其次,尽管大众点评此后也不断在移动端上加入各类热门功能,如周边推荐菜、摇一摇等,但大多是在原有“九宫格”基础上的小修小补,这正是很多投资人担心的“大公司的尴尬”。经纬创投合伙人万浩基向南都记者这样表述,与那些新进的小公司相比,像大众点评这样年纪和量级的公司因为涉足移动互联网较早,积累的用户数较多,用户的使用习惯已基本形成,很难一下子对移动端产品做大幅度的改动,只能循序渐进地一点一点进行修正。因此,老用户与新用户之间的博弈就成了影响大众点评的用户总数及日均活跃度最关键的问题。

  3、已往数据库优势在移动端上体现不出

  再者,在数据库方面,商户信息已有地图类应用做得更精更细,商户环境及菜品图片则一直没有受到特别的重视。至于评论与打分,尽管存在着不容忽视的价值,但一方面,这些非标准化的评论很难结构化后进行更深层次的数据挖掘,另一方面,对其他移动端用户而言,也大多不会翻阅所有评论作为必不可少的决策参考。

  正是这三方面因素的叠加,导致了大众点评多年间好不容易积累下来的流量和用户数极有可能被新进入者逐渐分流,最终使得其先发的竞争优势日渐消散。

  本文链接:http://www.iruis.com/News/Net/27783.shtml

rss 新浪博客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ios系统下载
android系统下载
weixin
sohu
qqll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