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后来者爱奇艺,能否拧得过“优腾”两条大腿?

A-A+
睿商网 爱奇艺

体育后来者爱奇艺,能否拧得过“优腾”两条大腿?

  本文作者:36氪特约评论员翟菜花

  8月6日,爱奇艺与当代明诚旗下公司新英体育宣布成立新爱体育公司,新公司将统一运营合并后的爱奇艺体育平台,其中包括新英体育公司旗下新英体育App、爱奇艺体育频道,新英体育App及新英体育网等终端名称也将正式更名为爱奇艺体育。

  而体育一直都是兵家必争之地,7月19日,获得世界杯网络独播权的优酷视频与苏宁体育旗下的PP体育合力打造了优酷PP体育联运平台——“优酷体育”频道。包括手持NBA版权的腾讯视频,在这场体育版权战争中也同样占据着一席之地;还有已经“凉凉”的乐视体育,当年也算是独霸一方。

  如今,视频网站已临近“下半场”, 体育赛事IP购买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根据“优爱腾”这三大门户的表现来看,战场已经从娱乐版块逐渐蔓延到体育版权上来了,而这场战役究竟谁能够取胜?未来又是否有前景可期呢?

  娱乐版权之争陷入焦灼:转战体育版权或是必然

  关于视频网站的版权之争,可谓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从影视剧到综艺,再到今天的体育领域,“优爱腾”始终在不遗余力的争夺着版权。先来回顾一下曾经被推到风口浪尖的综艺版权,其争夺的激烈程度堪称资本的重灾区。

  先从阿里系的优酷说起。综艺一直以来是优酷重心所在,比如拿下了《王牌对王牌》、《欢乐喜剧人2》、《极限挑战2》等多档王牌综艺的独播权,投入了大量资金开发自制剧、综艺等等,其中优酷与汪涵合作的自制综艺《火星情报局》,播放量就达到了近10亿,加上《这,就是XX》系列的新型综艺不断涌现,都称得上是比较成功的案例,也算是物有所值,钱没白花。

  腾讯视频也同样财大气粗,在大手笔购进了浙江卫视的多档综艺之后,也将其中几档现象级综艺的联合播映权收入囊中,依靠《中国好声音》《跑男4》等独家网络版权的综艺、影视剧,以及自制剧《吐槽大会》的独特优势,加上微信巨大的流量入口,在综艺版权的竞争上不断崛起。

  而百度系的爱奇艺最初被人所熟知还是由于韩剧《来自星星的你》的热播,单单这一部影视剧的独播权就让爱奇艺暴涨几千万的粉丝,在此之后,爱奇艺趁热打铁,花费了上亿资金买下了《爸爸去哪儿2》、《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等综艺节目的独播版权,爱奇艺也由此大大缩短了与优酷的差距。

  不难看出,每个视频网站对于独播版权都极为重视,原因就在于独播对于提高用户活跃度和APP下载量的作用十分可观,优质的独播内容更是有着增加平台美誉度和知名度的额外功效,最关键的是,独播对于打开用户的付费市场有着天然的优势,毕竟独播的版权在手,观看独家资源是用户购买会员的最大动力。

  在笔者看来,不管是影视剧还是综艺,想要通过版权占领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十分依赖于爆款的诞生,而爆款的形成存在着一定的偶然性,还包括运气的成分在内。这就注定视频网站们要购买更多的影视剧和综艺版权,来赌自己能够买到爆款版权,这就衍生出了许多趁火打劫的影视综艺所有者,“价高者得”在这里体现的淋漓尽致。可见,这场费用高昂的版权消耗战需要大量的资金来支撑,所幸“优爱腾”背后的BAT都是不差钱的主,这场竞争也就随之陷入了白热化的阶段。

  这也就迫使着BAT们必须快速找到新的破局之路,对于任何一家互联网公司来说,流量永远都是命脉与基础,没有用户流量,一切商业模式都将无处依存。如今,原创网剧的数量虽在不断增加,但其品质却难以捕获用户的芳心,类似于《白夜追凶》、《白鹿原》等精品原创内容在市场上依旧处于稀缺状态。使得“优爱腾”的用户流量增长异常乏力,有着高黏性和稳定用户群体的体育版权便自然成为了各大视频平台争抢的“救命稻草”。

  BAT进军体育版权,对于用户流量的增长确实有着十分巨大的想象空间。首先,网剧和综艺所吸引的大多是女性用户,而以男性为主的体育用户群体出于对体育赛事的热爱,拥有着很高的专一性和稳定性,这与视频平台现有的用户群体刚好形成良好的互补。

  其次,除了吸引男性用户群体,在体育赛事中,明星效应所带来的粉丝经济同样不容小觑,各个领域的体育明星所带来的用户流量,已经远远超过了国内某些个体明星能够带来的价值,而体育明星所带来的粉丝经济除了刺激用户充值会员以外,更多的是粉丝背后蕴含的长尾流量价值,相信这些流量价值得到深入挖掘之后,将会覆盖各类的消费人群,对于BAT来说都将是笔巨大的财富。

  来自体育版权的焦虑:丰满的理想与骨感的现实

  随着2014年“46号文件”的颁布,激发了视频平台们的无限想象力,文件中表示:“放宽赛事转播权限制,除奥运会、亚运会、世界杯足球赛外的其他国内外各类体育赛事,各电视台可直接购买或转让。”文件的发布使得版权的价格一度水涨船高,渐渐失去了控制。

  尽管如此,大规模押宝体育版权仍是视频平台们突围的关键筹码。拿优酷来说,俄罗斯世界杯的独播权让优酷在短时间内的活跃用户得到了飞速的增长。而在世界杯结束以后,数据增长的背后如何留存成了关键所在。为此,关系一直很亲密的阿里与苏宁再度合作,凭借着优酷在文娱领域和苏宁体育在体育内容方面的专业优势,弥补了在内容版权上的短板,连续拿下了CUBA与CUFA的独家版权,体育内容生态也开始逐步明朗。

  而腾讯体育在版权争夺的初期也在不断的攻城掠池,在以5亿美元签下5年的NBA合约之后,也将NCAA、FIBA等顶级篮球赛事悉数收入了囊中。虽然腾讯体育在几大顶级体育赛事的版权争夺上独占鳌头,但可惜的是,腾讯体育和腾讯视频尚且不在同一战线,双方有各自的APP和会员体系。也就是说,腾讯体育所拥有的体育版权的优势并不能为腾讯视频进行流量导流,而优酷和爱奇艺则将所有的体育版权资源堆积在了自身视频平台上,相对来说,似乎“优爱”的布局更能将资源的利用最大化。

  说到爱奇艺,此次与新英体育并不是初次涉足体育版权,在2017年10月,爱奇艺体育拿到了未来四年澳网赛事直播合作,还将直播包括霍普曼杯国际网球赛、悉尼国际网球公开赛在内的2018年澳网夏季网球所有赛事,并且获得了中国网球公开赛的网络直播权,合约持续到2018年。不过,网球相对于足球和篮球来讲,粉丝的体量略显乏力,为了保住市场份额和用户,爱奇艺也不得不扩大自己在体育版权方面的资源。

  虽然当下“优爱腾”在体育版权的布局前景看起来一片美好,一家独播体育版权确实能够吸引大量的用户流量,但从商业变现的角度来说,压力仍十分巨大,除了腾讯体育的NBA这一赛事保持了盈亏平衡,其他所有体育版权都在亏损的状态。究其原因,其一是因为NBA在中国的推广时间和各种储备都远超其他体育赛事,奠定了这项运动和这个联盟在国内不可撼动的基础,其二是有着微信、QQ等流量大户做背书,可以说腾讯体育的商业模式几乎不可能被复制。

  而视频网站在体育版权上之所以赚不到什么钱,主要是因为以下几个痛点。

  一是由于价格的泡沫。体育版权的价格虚高是其盈利困难的关键所在,据估算,目前购买体育版权费用每年正在以3-4倍的速度增长。但对于BAT来说,只能是“硬着头皮上”,因为一旦失去了头部版权,就意味着平台要失去大量的用户流量,基本等同于被淘汰出局。

  二是变现渠道过于单一,体育版权的变现渠道主要分为广告招商和付费会员,广告招商所提供的收入远远比不上购买版权的花费,而在用户付费艰难破冰的今天,用户的付费习惯还需要大量的时间培养,而且,对于那些只接受免费看球的用户来说,无论怎么努力,也很难将其转化为付费用户。所以说,找到更多的变现模式成为了业界共同关心的问题。

  其三是由于版权运营方及许多国际明星运动员的配合程度较低,但很难与国内的粉丝形成强互动与高粘性的关系,而且,很多比赛的时段与我国的收视习惯并不太适合,也就导致失去了一部分不愿深夜看球的“伪球迷”。

  最后就是由于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人们娱乐的选择变得更加多元化,观看体育比赛已经不足以满足用户主要的娱乐需求,直播行业、短视频的迅速崛起,占领了用户大量的娱乐时间,当用户逐渐从视频平台上不断流失,盈利也就更加谈不上了。

  写在最后:

  从综艺的角度来说,在这个内容为王的时代,想要解决盈利难的困境,归根结底还是要牢牢掌握住上游的优质资源,“版权+优质自制”无疑是一条行业需要遵循的准则,并且要在IP衍生产品上的收入规模化,逐步跟上内容本身的变现。

  从体育版权方面看,对于体育资源的争夺仍不可放松,而在购买了版权之后,还需要通过各种运营、解说、演播、采编等娱乐化的手段来吸引更多的泛体育迷,另外,各个视频平台都要结合平台特色,提升用户与体育赛事之间的互动性和平台粘性。

  总的来说,此次BAT们在体育领域的运营和布局,很可能会是一场漫长的战争,而行业的残酷性和体育版权的独特性,在为视频行业带来了更残酷的推动力的同时,也将或多或少的队中国的体育产业带来更多的市场和经济效益。未来,究竟谁能够成为这个赛场上的新宠,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链接:http://www.iruis.com/News/Net/4811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