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7月28日,交通部联合七部委颁布了《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即“网约车新政”,中国成为世界上首个承认网约车合法地位的国家。最近,则是迎来了“网约车新政”的一周年周年庆,不过在这个周年庆大家也许都高兴不起来,因为到如今依然存在打车难、价格高的问题。当时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无论从乘客还是到网约车平台或者到网约车从业者,都能感受到巨大变化。
平台:B2C模式被肯定
在网约车政策中,网约车的定位是中高端出行服务,这意味着国家在政策层面上已否定了快车业务,并不希望其与出租车正面竞争。因此滴滴、易到等依赖私家车的C2C模式基本宣告休克,而神州专车、首汽约车等B2C平台迎来春天。
规范化的政策,并没有让此前滴滴的业务崩盘,尽管在快车业务受到了冲击,但专车、顺风车以及共享单车等赛道上仍存在着大量的机遇,这些业务线的强势继续维系着滴滴的寡头地位。
神州专车是今年网约车市场里的新贵,其意欲挑战滴滴霸主地位的野心不体现在日订单数上,而是产业链条的全面布局,如新能源汽车和汽车金融等领域。
既然网约车市场的市场规模如此大,自然会吸引各方巨头进入,但是在所有的后来者中,美团点评是最令人感到意外的平台。今年2月14日情人节,美团打车正式在南京试水,这一举动引来了滴滴的反制,后者很快在南京推出“优享”业务,试图压制美团打车。
对于美团进入网约车行业,业内人士解释称,目前网约车平台不能完全满足用户的需求,而且网约车是基于地理位置的服务,美团的业务特征很大程度上与位置相关,“要么是服务提供者的位置,要么是服务需求者的位置。”
美团点评进军网约车市场甚至引来一些竞争对手的批评,携程创始人梁建章就发文表示,中国不需要更多多元化公司,“多元化公司虽然规模大,但是需要和其他资本竞价投资好的企业,或者需要靠烧钱追赶创新者,所以一般来说资金回报就会较低”。
乘客:打车难,用车贵
根据统计,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在2017年6月早晚高峰和夜间时段的打车难度均有不同程度上升。其中深圳早晚高峰打车难度上升幅度最大。今年6月,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早晚高峰打车难度同比分别增加了12.4%、17.7%、13.2%、22.5%。
另外,“打车贵”问题也重新抬头。7月初,有乘客反映,在北京朝阳区蓝虹雅苑附近使用滴滴叫车时,遇到网约车动态调价至1.5倍,而当时并非出行高峰、天气状况良好。该乘客迄今不明白网约车为何会出现加价。
司机:挣钱少了,门槛过高
随着“网约车新政”的到来,对司机、车辆和平台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京人京牌”“沪籍沪牌”的规定一度引发热议,最直接的影响是导致网约车车辆的减少,因此大家也明显感受到,打网约车确实比以前难。
近日,记者乘坐一辆通过滴滴打车预约的网约车,记者和这位司机热聊起来,这位司机说,“我可以说是滴滴第一批的最老司机,滴滴刚开始运营我就跑车了,那时的补贴很高,机场跑个来回能补贴百十块钱,那时一个月挣个两三万块钱都不是难事。可现在随着网约车管理的提高,补贴越来越少,几乎没有任何补贴,除去油费,平台抽成费用,在加上硬性派单,带来的额外油费开支,一个月挣不了多少钱。”
据记者了解,目前乘客的所有付费,软件平台收取大约25%的费用,司机能够拿到手的收入,已经远远不能和最初相比较,不说“一夜回到解放前”,至少赚得不多、积极性下降是不争的事实。
当记者问及“为什么不放弃这份工作”时,这位司机说,“干这行已经习惯了,虽然现在普遍收入少了很多,但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这位司机还告诉记者,曾经和他认识的一些网约车司机,由于新政门槛的抬高,纷纷放弃了开网约车,有的开起了黑车,有的是租用北京牌照开,而有的就干脆不开车了。
由此来看,网约车新政猛于虎,将资质不够的车辆拒之门外。少了低价诱惑,再次加剧了顾客的流失,滴滴平台对车主的抽成提高,再加上没有优惠补助,加剧车主流失。
政府:确保改革政策取得实效迫在眉睫
目前,全国已经获得合法身份的网约车司机,还不及滴滴一家平台高峰期司机总量的0.6%。这其中,固然有部分城市提出的从业人员资质高门槛卡掉、“吓走”了一批司机的原因,也反映出一些地方审批过慢。
此前就有媒体曝出,一些城市网约车司机考试因命题过难,通过率不到10%。开网约车,真的必须知道“黄宗羲是哪个朝代的”吗?手机有导航,真的必须知道“某市交通委员会在什么地方”吗?
日前,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副司长王绣春对这一年来的改革情况进行了披露。“改革目标尚未完全实现,与社会公众的要求和期待还有较大差距。”王绣春认为,从各地情况看,由于出租汽车行业新老问题交织、利益关系复杂,部分城市难以理清思路、拿出有效措施,也担心“按下葫芦浮起瓢”,有观望心态,加之改革涉及部门较多、各方认识不统一、协同力度欠缺,导致一些城市改革工作滞后。
王绣春表示,交通运输部将进一步推动有关城市积极稳慎制定出台可操作的具体政策措施,同时组织开展改革政策落地实施情况第三方评估,确保改革政策有效落地,取得实效。
未来:从游击战到持久战,共享经济模式被拷问
网约车到底是租赁模式还是共享模式,引发了行业内外的讨论,而共享单车更多的是租赁的概念,而网约车是有共享概念植入的,是将私家车纳入到系统中去的。但是,保守派认为共享经济模式难以实现盈利,所以才会贬低该模式的商业价值。
尤其是当下Uber陷入内忧外困,不少国家地区业务被卖出,到底是否能够保持共享领域第一的名头还未可知,更何况现在行业进入沉淀期,共享单车又出来抢风头,网约车只能在持续推进新政的前提下,通过模式创新来扩大市场占有率,并逐步过渡到盈利上来,这个过程就需要多方去考量了,并非在短时间内就可也完成。
如果说早前各大网约车之间的竞争是如游击战般的互相见招拆招,那么到了现在已经进入持久战阶段,而对手也由早期的行业内到现在的社会、用户和监管层,谁能坚持的更久,谁就会成为赢家。虽然到现在各家企业都说自己盈利了,但是到底盈利多少、未来如何期许,网约车司乘端如何演变,依然没有定数,共享经济模式受到业内外的质疑,其中盈利能力则成为主要的攻击点。不过,即便如此,仍有一大批用户在使用他们的服务,或许这就是他们要坚持做下去的原因。
本文链接:http://www.iruis.com/News/Net/44605.shtml
点击:349
点击:328
点击:327
点击:324
点击:183
点击:129
点击:128
点击:110
点击:110
点击: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