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红包存纰漏:6月18日已过期 使用红包受诸多限制

A-A+
睿商网 京东

  法治周末记者 蔡长春

  对于京东商城而言,今年为期20天的“618”店庆促销活动(6月1日至6月20日),是其举办的第十一个店庆促销活动,也是其上市后的首个周年庆。

  京东相关负责人给法治周末记者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6月18日,促销活动进入了最高潮,当日全天下单量同比去年增长超过100%,来自移动端的下单量约占总体比例的1/4;另据第三方比价机构惠惠购物助手的统计数据显示,京东还吸引了6月18日当天全部电商网站流量当中的55%。

  不过,在取得不俗销售成绩的同时,京东此次也遭遇了较多质疑:

  一方面,此前京东高调宣称向广大消费者发放总价值10亿元的京东红包,旨在“回馈京东新老用户、与其共享京东11周年店庆喜悦”,可很多消费者在使用中却发现,红包存在着诸多的限制条件与操作问题,并且早在6月18日到来之前就已经被停止使用;

  另一方面,虽然京东喊着优惠的口号,可众多消费者却纷纷爆料,称此次京东推出的多款所谓低价商品的价格都高于其他电商平台,部分商品在618主日甚至还进行了提价。

  红包6月18日已过期

  前不久,很多消费者发现,微信群里又开始有了今年过年时抢红包的热闹,只不过,这次大多抢的都是京东红包。

  5月30日,京东开启“10亿红包全民抢”活动,宣布通过微信、手机QQ与京东手机客户端陆续送出总价值10亿元的京东红包,用户在上述移动端购买京东商品时可直接将红包抵现金使用。

  然而这一所谓“与新老用户共享京东11周年店庆喜悦”的京东红包,却并没有给广大消费者在6月18日当天留出使用的机会。

  京东一位客服代表告诉法治周末记者,京东红包在6月16日之前就已经到期,不能再继续使用了。

  就在此前,京东红包还曾一度被广泛地称为“京东618红包”。所以有些消费者本打算把抢来的红包用于618主日的购物,没想到那时红包早就过期了。

  这也让很多消费者心存不解——如果真的是为店庆促销而发放的红包,为什么618主日却不能使用?

  而更让消费者感到不解的是,在红包到期之前,自己一直没有收到比较明确的任何提醒信息。

  京东一位客服人员告诉法治周末记者,只要消费者登录京东后,在其个人中心里面就会有红包的到期提示,此外并没有单独的提醒。

  然而对于一些并不经常登录京东网站的消费者来说,这种提示很难会被察觉得到。

  甚至连这位京东的客服人员都坦言,她在答复记者的过程中,才留意看了下自己的京东红包,发现也已经到期了,而此前她一直都没有任何察觉。

  记者辗转找到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京东内部人士。该人士表示,在设置提醒服务的问题上,京东其实也有着自己的苦衷,因为如果给用户过多的到期提醒,很可能会给用户造成催促消费的印象,更加不利于消费体验。

  “加之此前,京东也曾在一些宣传中提醒过红包使用期限,因此便没有作更进一步的说明。”该人士表示。

  “对于有着严格使用期限的京东红包,京东应该在自身官网等渠道对其使用期限作出明确说明,以更好地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北京市律协竞争与反垄断法律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魏士廪告诉法治周末记者。

  使用红包受诸多限制

  不仅如此,还有很多消费者开始爆料京东红包在使用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亲自体验过京东红包的电商观察员黄嘉榔告诉法治周末记者,“虽然通过微信消费的体验大致还可以,不过感觉这次红包活动的策划还是存在一定问题”,比如消费者最终获得的红包金额太少,不利于更为广泛地传播。

  京东方面此前曾表示,这批京东红包的单笔最大额度为618元。不过据了解,大部分消费者获得的单笔红包金额大多都在10元以下乃至更少——许多网友在公布得到仅有几元的红包数额后,纷纷呼唤618元红包得主现身。而记者数天来搜索了各个相关网站、论坛,并没有见到618元红包得主出现,甚至连几十元以上的红包得主都少见。

  “微信上领的红包用不了……微信里没法选自提和使用红包,红包只能在特定的页面(领取页面)能看到,个人信息的优惠券里都看不到……”昵称为“麦钛蛋”的新浪微博网友发布微博称。

  针对众多消费者反映的不能使用红包、或一旦使用就无法选择自提商品等情况,客服人员给出的答复是:该款商品目前是从厂家进行发货,不支持手机红包。

  “难以自提商品,其实根源在于京东在此次活动中并未处理好手机端购物的细节。”互联网从业人士吕强(化名)告诉法治周末记者,这种略显粗糙的环节设计,导致消费者在手机端上购物后找不到自提商品选项;解决方案是通过在电脑上下单并选择自提,然后在不提交订单的前提下再换成客户端下单,这样才会出现自提选项——然而这种解决路径,普通消费者如何能发现?

  “针对某一款商品一次只能使用一个京东红包,而不能像淘宝优惠券那样多张一起使用,这也更像是为了吸引眼球。”吕强表示。

  “既然发了红包就应该让消费者舒心地去使用,现在却弄得这么复杂,感觉京东实在没有什么诚意。”一位消费者对此颇存质疑。

  同时,京东红包还不能用于手机充值和购买虚拟产品,也不能进行提现。

  更有网友爆料称,在用户绑定微信和京东账户后发现京东红包依然不能使用,这时候想要解绑,可系统却并没有提供解绑功能。

  法治周末记者曾就京东红包的使用问题向京东相关负责人进行询问,但截止发稿时,对方并未予以回应。

  多款商品被疑“伪优惠”

  事实上,京东的店庆促销并不是京东自己一个公司的舞台,几乎和“双十一”一样,天猫、国美在线等众多电商平台也都在纷纷发力。

  而在京东“618”店庆主日到来之前,一些消费者还收到了其他电商平台发来的推广信息,其中有些甚至公然称自己的商品一定比“某东”便宜。

  当时一些消费者甚至还将此视为笑谈,毕竟“618”是京东的店庆日,京东作为主角肯定少不了让利,其他电商平台的优惠力度难道真能超过京东吗?而有媒体曾在18日用几款参与京东“618”活动的商品同其他几家电商做了价格对比,结果显示:京东的部分大家电比其他几家高出几百元。

  如京东“618”所推出的一款长虹1.5P冷暖空调,标价为2999元,享受完活动优惠后的订单价格为2849元,而同一款空调在国美的实际订单价格为2399元,比京东便宜了450元。

  “这两天一直在关注手机,京东、天猫的华为P7都卖2888元,赫然发现新蛋网竟然只要2488元。”一位网友告诉法治周末记者。

  此外,先抬价后打折一直被视为某些电商促销时的不二手法,但这次京东竟被指“逆向思维”,有网友称18日部分参加京东“618”店庆活动的商品竟然出现了当天提价的现象:16日京东一款sony的NEX-5TL产品还赠有抵用券,当时2999元就可以购买,可到了18日却涨价到3399元。

  还有一些京东的秒杀活动也在遭受网友的“吐槽”,称这些活动一直显示“无货”,根本就抢不到,并由此对其真实性提出了质疑。

  被指“急于求成下存在疏漏”

  对于京东红包的诸多质疑,京东相关负责人如此回复法治周末记者:“京东红包是京东在移动端上的一种尝试,也是在店庆期间对广大用户的回馈之举。”

  “在红包发放过程中,京东高度重视用户的反馈,不断努力进行优化和提升,希望能给用户带来愉快的体验。”上述京东负责人表示。

  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薛胜文分析认为,京东发红包促销可谓是“一箭双雕”。

  一方面,与腾讯“联姻”后,京东的无线策略将以“App+微信+手Q”三大平台为主,今年的“618”则无疑成为首次演练的契机;另一方面,通过发红包能够带动人气,吸引用户购买。

  “此前京东在PC端的发展一直比较好,当众多电商对移动端的竞争激烈起来后,京东自然也会选择发力这一领域。”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网络零售部主任莫岱青告诉法治周末记者,“因此京东在与腾讯合作后,通过微信、QQ发红包的方式来推进这种布局,堪称是一种试水”。

  那么,既然是一件扩大布局与带动消费的好事,为什么京东红包的推出还会遭受如此众多的质疑?

  “京东认为抓住时机最重要,如果错过此次时间节点,下半年电商的争夺战将更加激烈。因此为了避免与其他电商造成强烈冲突影响自身的发展,所以急于在移动端布局,来不及等待技术完善以后再出招。”薛胜文表示。

  互联网营销专家付鹏鹏也告诉法治周末记者:“从腾讯入股京东到京东完成上市,再到京东与微信、QQ平台的对接,京东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一下子做出这么多事情,也难免会出现一些疏漏。”

  不过付鹏鹏坦言,从京东红包在“618”前就不能使用的现象中也可以看出,京东更像是把红包的发放定位于营销宣传而不是促销拉动。

  “这种情况下京东才会对红包的使用条件作出比较多的限制,等于把10亿元摆在消费者的眼前,让大家都知道,但并不一定会让消费者把这些钱全部顺利地拿走。”付鹏鹏认为,“从这点来看,京东其实是在做一场推广活动而不是促销。”

  在付鹏鹏看来,此次京东发放红包并不是一个精彩的营销手法,甚至可以说还犯了一个比较严重的错误——即究竟是将红包活动用于营销还是促销,可能连京东自己都还不是很清楚。

  “这样一来公司就会夹在中间两头摇摆,既像是要给消费者‘送钱’鼓励他们去参与‘618’促销,又设置出众多的门槛让他们即使拿到了红包也不一定花得出去,这种矛盾的做法自然会给消费者留下一些不好的印象。”付鹏鹏表示。

  付鹏鹏告诉法治周末记者,从该事件中也可以看出,虽然一直以来京东的产品物流都做得比较好,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京东在整体营销能力方面仍和阿里巴巴存在一定差距。

  “尤其是在上市后,公司的一举一动都将直接影响着其股价的波动,那么未来究竟该如何弥补自身营销上的短板,也将成为京东亟待考虑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付鹏鹏表示。

  黄嘉榔告诉法治周末记者,京东红包活动即使出现了一些问题,基本上也还是件好事,如果能够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也将是一个很好的经验积累。

  涉嫌虚假宣传和欺诈两宗罪

  对于此次京东受指责的种种“伪优惠”宣传,魏士廪告诉法治周末记者,消费者一般并不会注意某款商品平时的价格,一旦商家推出优惠促销活动,他们往往就会以为所有的商品都是有优惠的。可现实中,一些商家并不是对所有的商品都给予优惠,只是把一部分做了打折处理,这样一来就给消费者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误导。

  “如果当某一商品被明确地归入优惠行列当中,实际上却并没有给出足够的优惠空间,甚至还要高出平时的价格,这种情况下,商家就涉嫌虚假宣传甚至是价格欺诈。”魏士廪表示。

  中国消费者协会律师团团长邱宝昌也对法治周末记者表示,所谓“秒杀”活动却点入无货,如果确实已经被抢光,商家就应该及时撤下该信息;而如果本身并没有产品只是为了以此骗取点击率的话,也是涉嫌欺诈的行为。

  魏士廪认为,这里还涉及到一个商业道德问题,也是企业经营的一个底线,只有树立起良好的商业道德形象,才会迎来更多消费者的信赖与光顾,这样才能进一步把企业做大做强。

  邱宝昌还指出,如果商家确实存在涉嫌虚假宣传等类似问题,消费者应增强维权意识,及时投诉举报,有关部门也应及时地采取措施对此进行整治。

  本文链接:http://www.iruis.com/News/Net/3456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