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浪科技《BUG》栏目报道,近日,有网友反映,在打开宝宝巴士旗下一款“宝宝巴士儿歌”App时,开屏会跳转到含有成人内容、低俗擦边直播等不适合儿童观看的第三方广告,引发家长担忧。

然而,这并非宝宝巴士第一次陷入争议,其近年来多次陷入知识产权相关纠纷,还曾在海外被判赔偿上亿元侵权费。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6月,宝宝巴士的创业板IPO申请获得深圳证券交易所受理,但一年后,其主动撤回了上市申请文件,深交所决定终止对其的上市审核。
2021年宝宝巴士提交的招股书显示,2018—2020年其96%以上的收入来自App广告推广和内容授权分成,其中App广告收入从1.85亿元飙升至4.98亿元,涨幅达169.19%,占比超70%。业内人士认为,这种 “免费内容+广告变现” 的模式,使得平台为追求营收增长,对第三方广告联盟的审核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讽刺的是,宝宝巴士官网赫然标注 “传递真善美” 的企业使命,而如今低俗广告的入侵,恰恰成为对这一使命最尖锐的反讽。
广告争议尚未平息,宝宝巴士的知识产权问题也引发关注。天眼查显示,2025年8月及10月,该公司先后因 “著作权权属、侵权纠纷”“侵害作品发行权纠纷”,被月亮迷娱乐有限公司、于某分别诉至法院,两案均未宣判。而这只是冰山一角,其在国际市场的版权败诉早已敲响警钟。
2023年,美国法院陪审团裁定,宝宝巴士旗下“Super JoJo”频道 “逐帧复制” 知名儿童频道CoComelon的动画视频,角色、歌曲、场景高度相似,构成故意侵权,需赔偿约234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1.67亿元)。
耐人寻味的是,宝宝巴士自身也曾是知识产权受害者,2022年福州鼓楼法院审结全国首例微信小程序侵犯著作权案,昆山某公司盗取其小程序源代码添加广告牟利,最终被判处刑事处罚。
作为以“奇奇”“妙妙”“Super JoJo”等IP为核心资产的企业,宝宝巴士的发展根基在于内容原创性。但频繁的侵权诉讼暴露其IP开发中的短板。有行业人士指出,儿童内容赛道竞争激烈,IP抄袭、模仿成本低,但长期来看,版权纠纷不仅会消耗企业资金,更会摧毁品牌在家长心中的信任,动摇其衍生品、授权业务的根基。
此外,《BUG》栏目发现,近年来,宝宝巴士在数字内容之外,开始发力童书与智能硬件,点读笔成为重点推广产品,但随之而来的质量问题让家长们失望。
在黑猫投诉平台和小红书,不少家长发帖反映,购买的宝宝巴士点读笔使用数次后便出现无法开机、按键失灵等故障,而官方售后统一将问题归因于 “进入液体”,要求家长承担维修费用。一些家长表示,售价二百多、三百多的点读笔,维修费用一百元,对此不能理解。

而类似的投诉并非个例。在京东平台“宝宝巴士旗舰店”中,一些用户在购买点读笔之后给出差评并表示,“买回来一天就失灵了,只能换货”,还有家长称“三四天就开始死机了,啥也不是。”
值得注意的是,点读笔等硬件产品本是宝宝巴士拓宽营收渠道、降低广告依赖的重要尝试。但质量问题的爆发,不仅影响硬件业务的发展,更会牵连核心的内容业务。当家长对品牌的硬件产品失去信任,其数字内容的使用意愿也会大打折扣,形成连锁反应。
本文链接:http://www.iruis.com/News/manage/73991.shtml
点击:151
点击:150
点击:142
点击:137
点击:135
点击:131
点击:131
点击:128
点击:125
点击:117